在数字时代,商协会需要建立合适的治理手段,来激励商会利益相关者参与积极性,尽可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
同时,也要建立一套规则来约束参与者的行为,让他们按规则履行权力和责任。
通过这些调适性规则和约束来促进商会有效治理协同,提高商会运行系统质量和效率。
商会的非盈利性社会组织的属性决定了商会效益是社会属性的多样性而非经济性。
同时,要求商会注重正向激励,要倡导商会的公益性和自组织性。
商会正向激励的关键在于是否能给与会员企业一定的选择性收益,
即商会组织通过给与会员企业提供相应服务和公共服务产品,激励参与者参与商会活动和事务。
这需要制定出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或者通过绑定双方资源来实现风险分担与利益捆绑,
完善的规则让会员企业有明确的预期,因此,合理分配收益会提升会员企业推进商会事务的黏性和活力。
同时,也要完善非物质正向激励措施。
商会是非盈利社会组织,会员企业除了物质收益,还愿意履行社会责任,
他们通常在乎社会荣誉和精神回报。
构建合适的经验分享机制,利用商会平台,拓展参与社会公益事务渠道,
促进参与者与社会良好交流和互动环境,激励会员企业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经验表明,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数字技术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
对商会组织的发展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数字经济时代,要实现商会组织的有效治理,就需要建立一系列控制技术和措施,
常见的控制机制包括合同约束和会员管理。
通过完善会员入会合约,明确按照合约开展活动,尽可能消除参与者对自身利益受损的顾虑。
商会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会员和利益相关者众多,除了合约约束,还需要其他控制机制进行组合实施。
这是因为随着商会规模的扩大,会员之间的协调将变得复杂和困难。
加强会员管理非常必要,通常要强化入会准入规则,
规定会员所要具备的资源和能力与商会基本要求的匹配度,从源头上控制会员企业的资质。
同时,还要动态地对会员企业进行考评,以及向不同能力和资源的企业提供不同的资源对接,实现对商会资源的治理。
商会治理的核心价值是为会员企业提供服务。
商会是沟通企业与政府的桥梁,是企业整合社会资源的平台,
会员企业对于一些行业共性问题,需要商会出面来协调。
商会要建立一套机制,紧贴会员企业的需求,提供解决他们问题的办法。
在数字时代,商会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建立完善商会服务体系。
建立会员企业走访制度,通过主动走访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行业动态,可以把握企业的真实需求,促进常规交流机制的完善。
在此基础上,提高商会服务能力,提高为会员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商会为会员提供精准服务是商会核心职能,也是商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商会组织学习强化服务能力是数字时代商会治理的主要内容。
同时,还需要建立会员企业反馈评价机制,定期搜集会员企业对商会服务评价反馈意见,通过测评结果来判断和推动商会服务改善。
商会是一个复杂系统,是一个由会员企业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会员企业都有各自的入会动机、目标和逻辑。
商会的职能重在聚能塑能,为凝聚集体力量,需要不断协调各自的行为聚焦共同目标上。
从会员大会到理事长会议,要实现商会发展目标和提高会员企业满意度,
必须要建立完善协调决策机制。
建立共同的商会价值体系有助于实现商会的协同治理,
帮助会员企业自主地进行协同各自行为,形成和谐的合作氛围。
具体而言,信任、声誉和决策共享是实现协调决策机制的有效手段。
在数字时代,信任关系让会员企业在高度不确定环境下更容易建立信任基础,商会应注意完善商会的信任机制。
通过商会平台的宣传,积极参与社会责任来积攒自己的声誉,
同时维护好会员企业的声誉,形成声誉机制构建的良性循环。
为了实现商会的有效治理,还需要强化会员企业的主人翁地位,这就需要让会员企业参与到商会系统决策中来,实现决策共享。
作者:张玺